吉林省集安市中医院皮肤科 武军
通化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王春艳
方法:选取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, 根据临床分型采用疏风解毒、清热泻火;益气养血、疏风止痒;疏风清热止痒的辨证治疗方法。
结果: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, 临床治愈42例, 有效22例, 未愈6例, 总有效率为91.43%。
结论: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当以祛风为主, 并根据夹寒、夹热的不同, 酌用清热或散寒之法, 具有治疗效果好, 副作用轻, 治愈率高等优点,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。
荨麻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病, 通常被人们称作“风疹块”, 是一种皮肤过敏现象 。
中医认为荨麻疹是腠理不密, 汗出受风, 正邪相搏, 瘀于皮肤而发疹, 日久化热、伤阴引起的气虚血亏 。从这方面来说, 中医治疗荨麻疹有很多的方药, 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也不错。近年来笔者对慢性荨麻疹施予中医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, 现报道如下: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
我院皮肤科门诊于2007年9月~2010年1月收治慢性荨麻疹患者70例, 其中, 男21例, 女49例;年龄19~71岁, 平均45岁;病程0.5~3.0年;其中, 风热内郁、营卫不和型19例, 阴血不足、血虚受风型26例, 湿热蕴肤型25例。
1.2 方法
1.2.1 风热内郁、营卫不和型
(1) 临床表现:
风团反复出现, 颜色鲜红, 痒而灼热, 烦躁难忍。舌红, 脉细滑。
(2) 治法:疏风解毒, 清热泻火。
(3) 方用: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。
(4) 药用:炙麻黄6 g、连翘12 g、桑白皮12 g、栀子10 g、赤小豆15 g、荆芥10 g、防风10 g、生石膏30 g、知母10 g、僵蚕10 g、蝉衣15 g、金银花15 g。
风团块多、咽痛及咳嗽加牛蒡子、桔梗、杏仁。水煎服, 每日1剂, 耳石症最新网址 早晚各1次, 7付为1个疗程, 3个疗程见效。
1.2.2阴血不足、血虚受风型
(1) 临床表现:皮疹反复发作, 午后或入夜加重, 兼见头昏头重等证。舌淡, 苔薄白, 脉沉细。
(2) 治法:益气养血, 疏风止痒。
(3) 方用:当归饮子加减。
(4) 药用:当归10 g、生地10 g、川芎6 g、白芍15 g、黄芪30 g、制首乌10 g、白蒺藜30 g、荆芥10 g、防风10 g、甘草8 g。
恶寒者加制附子、桂枝。服药7剂后复诊, 皮疹明显缓解, 在原方基础上, 加服苦参8 g, 服用1周后, 皮疹一直未再起, 继服上方2个月病情痊愈后即停服。
1.2.3 湿热蕴肤型
(1) 临床表现:
风团反复发作, 色红灼热瘙痒, 此起彼消。舌红, 苔黄腻,课程中心 脉滑数。
(2) 治法:疏风清热止痒。
(3) 方用:消风散。
(4) 药用:荆芥10 g、防风10 g、苦参15 g、胡麻仁10 g、生石膏30 g、知母10 g、木通8 g、当归10 g、牛蒡子12 g、苍术10 g、甘草6 g、生地30 g、蝉蜕10 g。水煎服, 每日1剂, 早晚各1次, 7付为1个疗程, 3个疗程见效。
1.3 疗效标准
治愈:风团消退, 临床体征消失, 不再发作。有效:风团消退30%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, 瘙痒等症状减轻。未愈: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, 或者消退不足30%。
2 结果
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, 临床治愈42例, 有效22例, 未愈6例, 总有效率为91.43%。
3 讨论
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且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,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, 治疗也很棘手。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, 对慢性荨麻疹进行辨证施治, 可大大缩短慢性荨麻疹的病程,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风热内郁、营卫不和型方中麻黄、杏仁、桔梗、桑白皮宣肺达表, 通其腠理, 逐邪外出;生石膏、连翘、赤小豆、牛蒡子、栀子、知母、金银花清热除湿解毒;荆芥、防风、僵蚕、蝉衣解表袪风, 凉面活血;药证相符, 效如桴鼓。
阴血不足、血虚受风型方中当归、生地、川芎、白芍、制首乌养血滋阴;黄芪益气固表;防风、荆芥、白蒺藜疏风止痒, 宣通腠理, 使气机得畅, 营卫得行, 又加桂枝、白芍入营血而息风, 桂枝得附子之力攘之于外, 芍药得甘草安之于内, 以断正气内变, 上药合用, 使机体阴阳趋于平衡, 营卫协调, 因而疗效满意, 1周后病情即明显缓解, 后于原方中加入苦参一味, 以清热祛风止痒, 并有补阴益精、安五藏、通利七窍之功效。
湿热蕴肤型方中荆芥、防风、牛蒡子、蝉蜕疏风透表;苍术健脾除湿;木通渗利湿热;石膏、知母清热泻火;当归、生地、胡麻仁养血活血, 滋阴润燥;甘草清热解毒, 调和诸药。方证相应, 病情得以迅速缓解, 随着病情的减轻, 舌质转为淡红, 脉象转沉细而治愈。
总之,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当以祛风为主, 并根据夹寒、夹热的不同, 酌用清热或散寒之法。慢性荨麻疹日久则多属虚证, 应配以益气养血之法。因此, 中药治疗荨麻疹有治疗效果好、副作用轻、治愈率高等优点,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。